【招标信用】课题申报|重庆市林业局关于开展2026年重庆市科技兴林科学研究类重点项目申报的通知
【招标信用】课题申报|重庆市林业局关于开展2026年重庆市科技兴林科学研究类重点项目申报的通知:本条项目信息由剑鱼标讯重庆招标网为您提供。登录后即可免费查看完整信息。
基本信息
| 地区 | 重庆 重庆市 | 采购单位 | 重庆市林业局 |
| 招标代理机构 | 项目名称 | 2026年重庆市科技兴林科学研究类重点项目 | |
| 采购联系人 | *** | 采购电话 | *** |
重庆市林业局
关于开展2026年重庆市科技兴林科学
研究类重点项目申报的通知
各区县(自治县,含万盛经开区)林业局,两江新区城市管理局,重庆高新区规划自然资源局,市内涉林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企业:
为深入贯彻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部署,聚焦我市楠木和竹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瓶颈,着力推动重大关键技术突破,根据《重庆市林业局科技项目管理办法》(渝林规范〔2025〕6号)相关要求,经研究,决定对我局2026年科技兴林科学研究类重点项目实行“揭榜挂帅”,现将有关申报事宜通知如下。
一、揭榜内容
2026年科技兴林科学研究类重点项目主要围绕楠木优新种质评价与高效培育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纤维用竹优良种质筛选评价与高效培育利用关键技术研究,详见2026年重庆市科技兴林科学研究类重点项目申报指南(附件1)。
二、资助标准及方式
项目资助标准为250-500万元。采取首年度给予一定比例启动资金,其余科研经费根据项目绩效评价、考核验收按年度全额、减少或终止资金资助。
三、申报条件
(一)项目主持人要求具有正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特别优秀的可放宽到具有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且获得专业技术职称后从事申报项目方向研究工作10年以上),有业内认可度较高的代表性成果、较强的生产实践能力和稳固的研究团队,同期只能主持1项同类项目。
(二)项目由1家单位牵头,不超过3家单位参与。项目可下设子课题,子课题数不超过5个。每个子课题设1名子课题负责人,项目负责人可兼任子课题负责人。鼓励涉林企业积极参与项目研究。
(三)项目应由牵头单位主持整体申报,须覆盖相应指南方向的全部考核指标。项目申报书应详细说明项目的立项依据、研究内容、研究目标和考核指标,同时说明项目的创新思路、技术路线和研究基础,说明项目攻关核心技术。同时提供土地使用协议(协议使用时间10年以上,面积不低于50亩)。
四、有关要求
(一)申报单位按照要求填报《重庆市科技兴林科学研究类重点项目申报书》(申报格式见附件2)。
(二)申报材料和基本条件能力经归口管理单位审核其真实性后上报我局。区(县)所属单位和涉林企业申报实施项目,由所在区(县)林业主管部门归口管理。
(三)申报单位以正式文件报送申报材料,申报材料装订成册,一式5份,于2025年10月24日前报送至市林业局科技处(1318室),并报电子文档至cq7603@163.com,逾期一概不予受理。
联系人:***;***
附件:1.2026年重庆市科技兴林科学研究类重点项目申报指南.wps
2.重庆市科技兴林科学研究类重点项目申报书.wps
重庆市林业局
2025年10月20日
附件1
2026年重庆市科技兴林科学研究类重点项目申报指南
项目一:楠木优新种质评价与高效培育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
一、拟解决问题课题1:楠木种质资源收集针对楠木种质资源收集缺口、育种材料不足的问题,开展全国楠木种质资源收集,为楠木优良品种选育提供充足育种材料基础。课题2:优新种质表型基因组综合评价与筛选
针对楠木生长速度慢、优新品种缺乏等制约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开展楠木家系、多倍体种质鉴定与评价筛选,基于基因组、转录组、表型组等多组学技术,解析不同家系间遗传背景差异,揭示不同倍性对楠木表型特征及分子调控机制的影响,为选育相对速生、材质优良的楠木良种提供核心育种材料。课题3:楠木优良性状形成的分子机制解析
针对楠木优良性状遗传解析深度不足、分子调控网络不清晰、缺乏关键基因与分子标记等基础理论瓶颈,系统开展木材形成、环境适应及“金丝”性状形成的多组学整合与功能基因组学研究,解析其遗传规律与分子机制,挖掘主效基因并阐明其关键调控通路,构建分子设计育种理论体系,为楠木遗传改良提供科学基础和精准育种策略。课题4:楠木全周期营养调控机制解析与应用
针对楠木苗木抗性低、造林保存率低、成材周期长、“金丝”心材形成难等制约木材品质提升的关键问题,开展根际微生物组测序与功能菌株分离筛选及菌根化定向育苗技术研究;基于不同树龄楠木的生长特性,开展调控楠木生长节律的关键营养因子及其根际微生态演变规律研究;解析“金丝”特征代谢物的合成积累与养分吸收、根际微生物的协同调控机制,为缩短成材周期和提升材质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路径。
课题5:楠木高效培育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针对楠木成材周期长、病虫害精准防控效率低、产业见效慢等问题,开展高规格材定向培育与林分结构优化、病虫害精准诊断与综合防控、多模式林下复合经营研究,多维度推动生态与经济效益协同增长。
二、考核指标课题1:楠木种质资源收集
新增收集楠木种质300份,其中桢楠种质100份、润楠种质100份、浙江楠、闽楠等楠属种质100份;桢楠种质资源覆盖全国桢楠自然分布区。课题2:优新种质表型基因组综合评价与筛选
评价筛选出高育种潜力种质2个及以上,通过市级审认定良种1个;明确三倍体和四倍体染色体形态特点;解析不少于2个多倍化与关键发育性状相关的调控通路或表观遗传机制。申报专利≥1项,发表研究论文≥2篇。课题3:楠木优良性状形成的分子机制解析
揭示楠木优异种质分子控制机制和生理调控机制,解析速生优质性状调控信号通路1-2条,获得木材产量和品质主效关键基因2-3个;解析性状表型关联遗传机制,获得性状高度连锁的分子标记3-5个;建立楠木遗传转化体系1套;发表研究论文≥6篇;申请发明专利≥4项。课题4:楠木全周期营养调控机制解析与应用
阐明桢楠全周期生长节律与根际微生物群落演替的互作规律;解析微生物、矿质营养等外部因素对桢楠生长节律及金丝形成的调控机制;筛选具有显著促生效应的功能菌(PGPR)2-3株,菌根苗造林成活率较常规苗木提高30%以上,缓苗期缩短20%,培育菌根苗5000株以上;研发促进桢楠生长及成材的专用肥中试产品≥1个,实现年均胸径增长量和树高增长量较对照提高10%及以上;申请发明专利≥2项,发表研究论文≥3篇。
课题5:楠木高效培育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构建楠木高规格材定向培育与林分结构优化技术体系1套,明确楠木纯林中幼林抚育间伐强度、抚育方式及抚育时间等,试验林蓄积增长量提升15%;构建楠木主要病虫害精准诊断与综合防控技术体系1套,开发一种典型病虫害防治的药品;构建楠木林下复合经营模式3-5种,亩均林下经济产值≥5000元。制定地方或行业标准≥1项;申请发明专利≥4项,发表研究论文≥4篇。
三、示范要求
建立重点项目长期示范基地200亩以上(示范周期10年以上,国有林地优先支持),重点对楠木资源收集、优新种质评价、高效培育等技术进行集中示范。
四、实施期限
实施期限原则上为5年,自签订任务书之日起算。
五、项目资助强度及方式
市级财政经费资助不超过500万。
项目二:纤维用竹优良种质筛选评价与高效培育利用关键技术研究
一、拟解决问题
课题1:纤维用竹种质资源筛选评价技术
针对重庆纤维用竹材性研究不足、优质种质资源匮乏等突出问题,开展优良纤维用竹资源调查与收集,基于纤维含量、纤维形态、力学性能等指标进行综合评价,解析不同竹种材性差异及其产业应用潜力,筛选出产量高、纤维品质优良、环境适应性强的核心种质,为产业化应用提供科学支撑。
课题2:纤维用竹精准培育关键技术
针对重庆的纤维用竹在培育利用过程中存在立地质量评价缺乏、水肥管理粗放、竹材产量低与纤维品质差异大等问题,开展立地因子解析与分级、水肥高效利用与精准调控、典型纤维用竹人工林高效定向培育等研究,构建高品质纤维用竹定向培育技术体系,为纤维用竹林的精准高效培育提供理论支撑。
课题3:竹纤维高效环保制备技术
针对竹纤维工业化制备过程中污染高、得率低的技术瓶颈,研究预处理技术对竹材非纤维素组分脱除及纤维分离的作用效果;研究预处理工艺参数对竹纤维提取率的影响规律;研发环保型复配助剂,提升纤维得率,并确立高效纤维分散路径;系统优化水洗、挤压疏解和开纤梳理等关键工序的工艺参数,精简工艺流程,实现低污染、高得率的环保竹纤维制备。
课题4:竹纤维复合材料制备关键技术
针对竹纤维复合材料中纤维形态的增强机制不明和界面结合不稳定的问题,运用计算机断层扫描表征技术,研究纤维微观形态与宏观力学性能之间的构效关系;解析竹纤维与塑料基体的界面结合机理,开发高效的竹纤维表面改性增强技术,形成界面结合力强的竹纤维复合材料。
二、考核指标
课题1:纤维用竹种质资源筛选评价技术
收集保存纤维用竹种质资源20份以上;建立区域性纤维用竹材性指标数据集;筛选出适宜纤维利用的核心竹种2种以上;建立纤维用竹综合评价体系1套;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3篇(SCI≥1篇),申请专利2-3项。
课题2:纤维用竹精准培育关键技术
提出重庆纤维用竹定向培育技术1套;建立竹林立地、养分特征及生长管理数据库1个;形成立地质量分级评价模型1套;申请发明专利2-3件,发表论文3-5篇(SCI≥1篇)。
课题3:竹纤维高效环保制备技术
开发竹纤维高效环保制备技术;建立工艺参数与竹纤维得率的关联模型;研发环保型复配助剂1-2种,加工废余物减少20%,竹纤维提取得率大于80%,;发表高水平论文2篇(SCI≥1篇),申请专利1-2项。
课题4:竹纤维复合材料制备关键技术
开发1-2种竹纤维表面改性技术,建立改性参数与界面结合强度的关联模型;竹纤维复合材料的拉伸力学性能提升20%,弯曲模量提升15%;形成竹纤维复合构件1-2种;发表高水平论文2篇(SCI≥1篇),申请专利1-2项。
三、示范要求
建设纤维用竹种质资源收集圃不低于10亩;建立纤维用竹产业化示范基地不低于80亩。
四、实施期限
实施期限原则上为5年,自签订任务书之日起算。
五、项目资助强度及方式
市级财政经费资助不超过250万。
点亮 和
让更多小伙伴知道
1.最终解释权归项目发布单位,如有疑问,请直接与发布单位联系。
2.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发布此内容,如有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删除。
官网完整公告请点击下方蓝字“阅读原文”
来源:该官网网站
关于开展2026年重庆市科技兴林科学
研究类重点项目申报的通知
各区县(自治县,含万盛经开区)林业局,两江新区城市管理局,重庆高新区规划自然资源局,市内涉林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企业:
为深入贯彻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部署,聚焦我市楠木和竹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瓶颈,着力推动重大关键技术突破,根据《重庆市林业局科技项目管理办法》(渝林规范〔2025〕6号)相关要求,经研究,决定对我局2026年科技兴林科学研究类重点项目实行“揭榜挂帅”,现将有关申报事宜通知如下。
一、揭榜内容
2026年科技兴林科学研究类重点项目主要围绕楠木优新种质评价与高效培育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纤维用竹优良种质筛选评价与高效培育利用关键技术研究,详见2026年重庆市科技兴林科学研究类重点项目申报指南(附件1)。
二、资助标准及方式
项目资助标准为250-500万元。采取首年度给予一定比例启动资金,其余科研经费根据项目绩效评价、考核验收按年度全额、减少或终止资金资助。
三、申报条件
(一)项目主持人要求具有正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特别优秀的可放宽到具有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且获得专业技术职称后从事申报项目方向研究工作10年以上),有业内认可度较高的代表性成果、较强的生产实践能力和稳固的研究团队,同期只能主持1项同类项目。
(二)项目由1家单位牵头,不超过3家单位参与。项目可下设子课题,子课题数不超过5个。每个子课题设1名子课题负责人,项目负责人可兼任子课题负责人。鼓励涉林企业积极参与项目研究。
(三)项目应由牵头单位主持整体申报,须覆盖相应指南方向的全部考核指标。项目申报书应详细说明项目的立项依据、研究内容、研究目标和考核指标,同时说明项目的创新思路、技术路线和研究基础,说明项目攻关核心技术。同时提供土地使用协议(协议使用时间10年以上,面积不低于50亩)。
四、有关要求
(一)申报单位按照要求填报《重庆市科技兴林科学研究类重点项目申报书》(申报格式见附件2)。
(二)申报材料和基本条件能力经归口管理单位审核其真实性后上报我局。区(县)所属单位和涉林企业申报实施项目,由所在区(县)林业主管部门归口管理。
(三)申报单位以正式文件报送申报材料,申报材料装订成册,一式5份,于2025年10月24日前报送至市林业局科技处(1318室),并报电子文档至cq7603@163.com,逾期一概不予受理。
联系人:***;***
附件:1.2026年重庆市科技兴林科学研究类重点项目申报指南.wps
2.重庆市科技兴林科学研究类重点项目申报书.wps
重庆市林业局
2025年10月20日
附件1
2026年重庆市科技兴林科学研究类重点项目申报指南
项目一:楠木优新种质评价与高效培育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
一、拟解决问题课题1:楠木种质资源收集针对楠木种质资源收集缺口、育种材料不足的问题,开展全国楠木种质资源收集,为楠木优良品种选育提供充足育种材料基础。课题2:优新种质表型基因组综合评价与筛选
针对楠木生长速度慢、优新品种缺乏等制约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开展楠木家系、多倍体种质鉴定与评价筛选,基于基因组、转录组、表型组等多组学技术,解析不同家系间遗传背景差异,揭示不同倍性对楠木表型特征及分子调控机制的影响,为选育相对速生、材质优良的楠木良种提供核心育种材料。课题3:楠木优良性状形成的分子机制解析
针对楠木优良性状遗传解析深度不足、分子调控网络不清晰、缺乏关键基因与分子标记等基础理论瓶颈,系统开展木材形成、环境适应及“金丝”性状形成的多组学整合与功能基因组学研究,解析其遗传规律与分子机制,挖掘主效基因并阐明其关键调控通路,构建分子设计育种理论体系,为楠木遗传改良提供科学基础和精准育种策略。课题4:楠木全周期营养调控机制解析与应用
针对楠木苗木抗性低、造林保存率低、成材周期长、“金丝”心材形成难等制约木材品质提升的关键问题,开展根际微生物组测序与功能菌株分离筛选及菌根化定向育苗技术研究;基于不同树龄楠木的生长特性,开展调控楠木生长节律的关键营养因子及其根际微生态演变规律研究;解析“金丝”特征代谢物的合成积累与养分吸收、根际微生物的协同调控机制,为缩短成材周期和提升材质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路径。
课题5:楠木高效培育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针对楠木成材周期长、病虫害精准防控效率低、产业见效慢等问题,开展高规格材定向培育与林分结构优化、病虫害精准诊断与综合防控、多模式林下复合经营研究,多维度推动生态与经济效益协同增长。
二、考核指标课题1:楠木种质资源收集
新增收集楠木种质300份,其中桢楠种质100份、润楠种质100份、浙江楠、闽楠等楠属种质100份;桢楠种质资源覆盖全国桢楠自然分布区。课题2:优新种质表型基因组综合评价与筛选
评价筛选出高育种潜力种质2个及以上,通过市级审认定良种1个;明确三倍体和四倍体染色体形态特点;解析不少于2个多倍化与关键发育性状相关的调控通路或表观遗传机制。申报专利≥1项,发表研究论文≥2篇。课题3:楠木优良性状形成的分子机制解析
揭示楠木优异种质分子控制机制和生理调控机制,解析速生优质性状调控信号通路1-2条,获得木材产量和品质主效关键基因2-3个;解析性状表型关联遗传机制,获得性状高度连锁的分子标记3-5个;建立楠木遗传转化体系1套;发表研究论文≥6篇;申请发明专利≥4项。课题4:楠木全周期营养调控机制解析与应用
阐明桢楠全周期生长节律与根际微生物群落演替的互作规律;解析微生物、矿质营养等外部因素对桢楠生长节律及金丝形成的调控机制;筛选具有显著促生效应的功能菌(PGPR)2-3株,菌根苗造林成活率较常规苗木提高30%以上,缓苗期缩短20%,培育菌根苗5000株以上;研发促进桢楠生长及成材的专用肥中试产品≥1个,实现年均胸径增长量和树高增长量较对照提高10%及以上;申请发明专利≥2项,发表研究论文≥3篇。
课题5:楠木高效培育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构建楠木高规格材定向培育与林分结构优化技术体系1套,明确楠木纯林中幼林抚育间伐强度、抚育方式及抚育时间等,试验林蓄积增长量提升15%;构建楠木主要病虫害精准诊断与综合防控技术体系1套,开发一种典型病虫害防治的药品;构建楠木林下复合经营模式3-5种,亩均林下经济产值≥5000元。制定地方或行业标准≥1项;申请发明专利≥4项,发表研究论文≥4篇。
三、示范要求
建立重点项目长期示范基地200亩以上(示范周期10年以上,国有林地优先支持),重点对楠木资源收集、优新种质评价、高效培育等技术进行集中示范。
四、实施期限
实施期限原则上为5年,自签订任务书之日起算。
五、项目资助强度及方式
市级财政经费资助不超过500万。
项目二:纤维用竹优良种质筛选评价与高效培育利用关键技术研究
一、拟解决问题
课题1:纤维用竹种质资源筛选评价技术
针对重庆纤维用竹材性研究不足、优质种质资源匮乏等突出问题,开展优良纤维用竹资源调查与收集,基于纤维含量、纤维形态、力学性能等指标进行综合评价,解析不同竹种材性差异及其产业应用潜力,筛选出产量高、纤维品质优良、环境适应性强的核心种质,为产业化应用提供科学支撑。
课题2:纤维用竹精准培育关键技术
针对重庆的纤维用竹在培育利用过程中存在立地质量评价缺乏、水肥管理粗放、竹材产量低与纤维品质差异大等问题,开展立地因子解析与分级、水肥高效利用与精准调控、典型纤维用竹人工林高效定向培育等研究,构建高品质纤维用竹定向培育技术体系,为纤维用竹林的精准高效培育提供理论支撑。
课题3:竹纤维高效环保制备技术
针对竹纤维工业化制备过程中污染高、得率低的技术瓶颈,研究预处理技术对竹材非纤维素组分脱除及纤维分离的作用效果;研究预处理工艺参数对竹纤维提取率的影响规律;研发环保型复配助剂,提升纤维得率,并确立高效纤维分散路径;系统优化水洗、挤压疏解和开纤梳理等关键工序的工艺参数,精简工艺流程,实现低污染、高得率的环保竹纤维制备。
课题4:竹纤维复合材料制备关键技术
针对竹纤维复合材料中纤维形态的增强机制不明和界面结合不稳定的问题,运用计算机断层扫描表征技术,研究纤维微观形态与宏观力学性能之间的构效关系;解析竹纤维与塑料基体的界面结合机理,开发高效的竹纤维表面改性增强技术,形成界面结合力强的竹纤维复合材料。
二、考核指标
课题1:纤维用竹种质资源筛选评价技术
收集保存纤维用竹种质资源20份以上;建立区域性纤维用竹材性指标数据集;筛选出适宜纤维利用的核心竹种2种以上;建立纤维用竹综合评价体系1套;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3篇(SCI≥1篇),申请专利2-3项。
课题2:纤维用竹精准培育关键技术
提出重庆纤维用竹定向培育技术1套;建立竹林立地、养分特征及生长管理数据库1个;形成立地质量分级评价模型1套;申请发明专利2-3件,发表论文3-5篇(SCI≥1篇)。
课题3:竹纤维高效环保制备技术
开发竹纤维高效环保制备技术;建立工艺参数与竹纤维得率的关联模型;研发环保型复配助剂1-2种,加工废余物减少20%,竹纤维提取得率大于80%,;发表高水平论文2篇(SCI≥1篇),申请专利1-2项。
课题4:竹纤维复合材料制备关键技术
开发1-2种竹纤维表面改性技术,建立改性参数与界面结合强度的关联模型;竹纤维复合材料的拉伸力学性能提升20%,弯曲模量提升15%;形成竹纤维复合构件1-2种;发表高水平论文2篇(SCI≥1篇),申请专利1-2项。
三、示范要求
建设纤维用竹种质资源收集圃不低于10亩;建立纤维用竹产业化示范基地不低于80亩。
四、实施期限
实施期限原则上为5年,自签订任务书之日起算。
五、项目资助强度及方式
市级财政经费资助不超过250万。
点亮 和
让更多小伙伴知道
1.最终解释权归项目发布单位,如有疑问,请直接与发布单位联系。
2.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发布此内容,如有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删除。
官网完整公告请点击下方蓝字“阅读原文”
来源:该官网网站
剑鱼标讯重庆招标网收集整理了大量的招标投标信息、各类采购信息和企业经营信息,免费向广大用户开放。登录后即可免费查询。